中国玻璃网 - 玻璃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要闻 | 国际聚焦 | 产品新闻 | 市场分析 | 行业标准 | 玻璃技术 | 产权专利 | 价格行情 | 贸易宝典 | 市场研究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益林玻璃产业挖潜“求生”
6.biz | 商业搜索

益林玻璃产业挖潜“求生”

信息来源:glasseasy.com   时间: 2012-05-02  浏览次数:9592

    4月29日,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阜泰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洲接到从广交会打来的电话:“广交会第二期展会结束了,订单量再次下滑……”接完电话,张海洲转身走进了阜泰的产品陈列室,一声不吭。做玻璃工艺品27年了,获奖无数,但这一刻,他的心情真的很沮丧。

  益林镇素有“中国玻璃工艺品之都”的美誉,每年广交会上展出的玻璃工艺品80%以上出自益林,畅销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自2006年开始,玻璃工艺产业就一直在困境中徘徊,到今年年初,全镇已有近1/3的中小玻璃工艺品企业倒闭。“原先你们过来的路上,整条街都是玻璃工艺厂,但现在已经没几家开门了,很多熟练工人不得不选择离开。”谈起现状,益林镇一领导的口中充满惋惜。

  阜泰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创下了一年出口额超过3000万元的奇迹,但现在,一年的出口额不过1000万元。在阜泰公司的陈列室里,各个时期的玻璃工艺制品层层相叠放满了整整一间房,获奖证书更是像长龙一样整齐地排放在玻璃窗内。“以前我们做出口的很多,一年的订单中有70%来自于广交会,但现在,广交会上能够收获的订单量比2006年以前减少了三成。”

  张海洲表示,让玻璃工艺产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国外客商重心转变、成本上涨和无序竞争是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因为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不高,所以你能做,小作坊同样也能做,同样一个单子,国内乃至国外小作坊的报价低得让人咋舌。”张海洲拿起一根顶部有小动物造型的精美咖啡棒告诉记者,那时候,这样的咖啡棒能卖到1美元一根,但现在,它的价格却只有0.5元人民币。

  据张海洲回忆,其实早在4年前的广交会上就流露出了行业下滑的“苗头”:当时,一名美国客商操着流利的中文,询问他一款玻璃圣诞树工艺品的价格,但当张海洲给出3美元的报价后,对方摇起了头。“我们其实只想把它们当成一次性消费品,在缅甸和越南,很多公司的报价要比你们低很多。”张海洲似乎一下明白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各种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客商流失、利润下滑似乎已经成了无法阻挡的趋势。

  在益林,和张海洲有着同样感受的人很多。吴永海老伯年逾六旬,有着近20年的玻璃加工经验,“手艺越来越不值钱”是他近些年来感受最深的体会。吴老伯拿起一个玻璃做的热带鱼告诉记者,加工这样一条“热带鱼”,工人需要三五年才能练成熟手,一天最多也就做三四十个,如果是夏天,师傅们在40多度的炉子边上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并且连电扇都不能吹……吴老伯说,自从当地玻璃工艺形成产业后,很多人都开始“自立门户”,“以往一个大厂里有三四十个师傅,现在也就两三个,都自己去搞了,价格就这么被压了下来,结果就是现在大家都没有钱赚了。”

  为了给玻璃工艺产业“止滑”,当地企业已经纷纷转型升级寻找新的“求生路”。阜泰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在详细调研市场后,决定将重心转向琉璃工艺品,而琉璃制造过程中仅数控电炉一项就要比传统的煤炉节省60%以上的人力。益祥玻璃有限公司则将单纯的工艺品加工升级成炉台、灯工结合件加工,品种从最初简单的观赏件发展到融观赏、实用为一体,从单纯的玻璃件转化到玻璃与其它材料相配套。鑫源、康华、鑫达等数10家公司则不断拓宽主营业务,提高产品档次,努力开发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已成为企业升级的新思路……

  此外,益林镇政府还投入近500万元,新建了“江苏益林玻璃工艺品产业园”,并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新办了益林玻璃产业研究所,专业从事玻璃工艺产业新品研发工作。希望可以依托这一载体,引进与玻璃产业相关的项目向园区集聚,引导玻璃企业向园区集中,以改善以往无序竞争的局面,实现玻璃工艺品生产由“一家一户”作坊式向工厂化转变。据统计,目前产业园内已有35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7家,园区内从事玻璃工艺的人员达万人。

  “现在玻璃工艺已经归入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只要我们不放弃,也许不久的将来,益林的玻璃工艺将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憧憬未来,张海洲又重新拾起了信心。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玻璃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