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玻璃期货轮廓的逐渐清晰,玻璃现货市场对该品种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一些来自玻璃产销环节的现货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玻璃现货行业的特点适合也需要推出相关的期货品种,玻璃期货的推出在价格指导和避险手段方面对现货市场都是好事。
“玻璃现货市场有两大特点,一是行业集中度低,二是玻璃的刚性产能与周期性需求之间一直存在矛盾。”金晶集团的销售总监姚明舒表示,目前全国十大玻璃集团的产能只占全行业的55%—57%,相对国内其他建材行业,这个数字是很低的。
据了解,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玻璃生产线投产成本的降低,近年来玻璃产能增加很快。在产量方面,我国已是世界第一,从1999年年产17520重箱(20重箱=1吨)到去年年产73778重箱,产量增加了4倍多。
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不但造成了行业集中度低,在面对需求的周期性变化时,价格的波动也难以预料。资料显示, 2009年5毫米伏法玻璃的月均价格最低是2月份的968/吨,最高价格是12月份的1606元/吨,年内最大波动幅度接近66%。2010年,这一数字为23%。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玻璃具有连续生产、不宜大规模长期储存的特点,生产企业很难通过调节库存来应对市场变化,生产线一旦点火,无论价格怎样变化,都必须按合同签订时的价格出货。”姚明舒表示,比如西门子等企业都是在年初签订全年的订单,这也是行业习惯。不但如此,玻璃生产企业对燃料和纯碱等主要成份价格没有话语权,玻璃生产企业不能通过调整成本价格转移产品价格的不利波动。
而对于玻璃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其对产品的需求更具个性化,通常是先有下游订单,确定产品规格及数量,再按照约定的玻璃厚度购进玻璃进行加工,因此玻璃加工企业是“一头锁定”,其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平板玻璃的价格变化。
“玻璃期货退出后,一方面能为市场提供一个准确的价格信号,另一方面,现货企业也多了一项避险工具。”浙江大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有军认为,现货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丰富经营方式,提高盈利能力,增强竞争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其价格也是由国家管控的。”中国玻璃信息网运行总监陈小飞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玻璃行业的生产经营控制,尤其是价格的控制,逐步放开。“现在玻璃行业的产品价格是完全市场化的,目前国家已经不对玻璃产品价格进行政策干预和价格管制”。
此外,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玻璃市场政策主要体现在产能建设、产业结构调账和环保等方面,对商品流动、仓储、运输等方面并无限制性对顶。因此,也不存在影响玻璃期货市场稳定运行的制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