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型化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是我国玻璃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然而,与发达国家的玻璃生产工艺相比较,国内多数企业研发设计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1年,国内玻璃行业领军企业——信义玻璃走向超薄电子玻璃“蓝海”,芜湖基地承担起筹建年产9万吨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的重任。经过两年的发展,该项目去年5月投产并生产出0.5-1.1mm的优质电子玻璃,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超薄电子玻璃硅基新材料产业的空白。在信义玻璃的功劳簿上,被同事们亲切称为技术型老总的吴亚丽是一位关键人物。
脱去院服 穿上工装
作为玻璃行业的领军人才,吴亚丽是不折不扣的科班出身。她中学时喜欢化学课,高考后,她选择了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玻璃专业。毕业后,吴亚丽被分配到秦皇岛玻璃研究设计院,从普通设计人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吴亚丽的职场人生稳步前行。
2002年,对于国内玻璃行业和吴亚丽来说都是不平凡的。那一年是国内玻璃行业大发展的起始之年,也是吴亚丽从央企走进民企的事业转折之年。当时,发展势头正劲的江苏华尔润集团在全国“招兵买马”。渴望在民企里实现更大发展的吴亚丽选择了跳槽。
在华尔润集团,吴亚丽完成了从研究设计人员到企业高管的华丽转身。凭借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优势,吴亚丽成为企业里唯一一位走上高层管理岗位的研究人员。从那时起,吴亚丽技术型老总的名头不胫而走。
转战民企 成果丰硕
设计人员进入工厂工作是怎样一种状态?在进入民企之前,吴亚丽时常这样问自己。而当置身其中时,她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2000年前后,玻璃熔窑大型化工程技术是摆在国内玻璃制造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当时国内只具备500t/d的生产能力,整个大型化技术在亚洲都是空白。2003年起,吴亚丽带领技术团队与秦皇岛玻璃研究设计院一起研究熔窑大型化成套工程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她主导的900t/d浮法玻璃熔窑生产线投产,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
在研究熔窑大型化技术的过程中,吴亚丽还致力于玻璃熔窑余热发电和高效节能降耗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在2006年投产,2008年得到全国推广,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前后,吴亚丽在开发大型窑炉领域屡有建树,成为了掌握熔窑大型化技术的核心人才。
新的起点 勇敢挑战
华尔润集团在熔窑大型化技术领域独占鳌头后,将企业发展重心转向了产业链配套。而此时,吴亚丽却敏锐地发现生产工艺的精细化已成为玻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研究领域从超大玻璃迅速转向超薄电子玻璃的她迎来了事业的再次起航。
2011年,吴亚丽加盟信义玻璃,负责筹建年产9万吨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然而,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经验,她不得不再次面临新的挑战。“我们的团队只用了1年时间就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吴亚丽告诉记者,信义玻璃试生产第一个月就成功制出1.1mm的玻璃产品,第二月将产品宽度缩小到了0.5-0.7mm,产品质量达到进口标准,改变了国内玻璃基板产品靠进口的现状。
无论玻璃生产制造潮流是大型化还是精细化,多年来,吴亚丽一直是掌握行业高精尖技术的领军人才。如今,现代电子设备仪器广泛应用,对玻璃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已成为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的她仍坚持在研发一线,畅游于玻璃产业的“蓝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