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就玻璃期货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期货日报:2012年12月3日玻璃期货在郑商所一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青睐,日成交量最高时达到484万手,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成交量出现下滑,交易所方面认为玻璃期货近期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商所:2013年下半年以来,玻璃期货成交量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由上半年日均200多万手降至80多万手),其中的原因,在前期的报道中一些市场人士已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一是去年下半年新品种上市分流了大量资金,尤其是投机资金。
二是玻璃期货一年多以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其交割制度确实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交易所对此正积极调研。
三是玻璃期货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日趋成熟,这一点从换手率上可以明显看出来。在日均交易量300万—500万手的时候,换手率为6—8,而目前的日均交易量稳定在30万—60万手,换手率为1—2,市场平均数为1.4。换手率回归市场平均水平表明玻璃期货日趋成熟。若倒推过去,假设目前的换手率还是6—8,乘以现在日均40万手的持仓,日均交易量还是在200万—300万手。从这个简单的计算上可以看出,目前投资者已经非常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玻璃期货了。
期货日报:针对市场人士提出的玻璃期货基准地应向沙河地区倾斜的建议,交易所是如何考虑的?
郑商所:玻璃期货上市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对应的现货市场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沙河地区的平板玻璃产能迅速扩大,产能和产量都超跃江苏地区居全国第一,玻璃出厂价格对全国市场都有参考性。另外,沙河地区现有玻璃企业12家,生产线40余条,该地区的玻璃价格竞争非常充分,形成了完备的贸易、物流等配套体系,非常有利于买方交割接货。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玻璃期货2013年共形成标准仓单4447张,其中沙河地区形成仓单1695张,占比达38%。期货市场的价格反映的是未来商品的供求关系,这里的未来商品指的是可以交割的未来的商品,沙河地区玻璃的大量交割,使得投资者更多地以沙河地区的玻璃供求情况来预测期货价格,决定买卖。这与交易所之前确定的华东地区为基准地的思路并不一致,也直接导致了所谓的“期现价格背离”、“升贴水调整难”等问题。
基于上述变化,交易所正在论证更改玻璃基准价区的可行性,目前已经在郑州、杭州(两次)召开了三次玻璃制度修改论证会,同时通过QQ群、日常来访、电话等征求意见,接下来还打算在广州、武汉等地征求意见。
期货日报:有市场人士建议,玻璃期货可设计不通用仓单,交易所对此如何回应,另外还有哪些方面是考虑要修改完善的?
郑商所: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征求意见,交易所拟将玻璃期货仓单由通用改为不通用。仓单不通用后,对于仓单注册者而言,所注册的仓单可以用来交割,也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仓单注销者而言,提货时包括仓单质量的信息更加透明、确定。同时在配对环节,由于买方具有选择性,也能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交易所还在研究包括以运费为主、参考品牌因素的升贴水设计,升贴水动态调整机制,非标产品参与交割,进一步增加厂库等。目前,交易所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制度调研、论证材料撰写及上报等工作,力争早日完成。根据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新制度一般从新合约开始执行,真正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了完善规则,交易所还将针对玻璃产业的中下游客户,比如贸易商、深加工企业等以厂库为单位展开深度培训,培训将选择与厂库贸易密切的中下游客户。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形成利用玻璃期货的核心产业群,从而形成带动作用。
期货日报:相关规则制度完善后,玻璃期货活跃度提升是否可期?
郑商所:此次玻璃期货规则制度修改,目的是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便利产业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规则,吸引上、中、下游产业客户,尤其是中、下游企业更好地利用玻璃期货,完善投资者机构。只有企业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玻璃期货中来,玻璃期货才能得到良性发展,才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才能体现其上市的价值和意义。至于玻璃期货交易量能否再创新高,并不是交易所追求的重点。在换手率回归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只能是持仓量增长了,交易量才会相应增长,而持仓量的增长要依靠产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这也是检验这次规则制度修改能否成功的关键。